11月8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知識產權強省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山東將加大高價值發明專利培育力度,力爭到2025年全省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預期指標達到10件。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于智勇介紹,今年1-9月,山東省新增發明專利授權2.76萬件,同比增長53.9%;商標注冊35.2萬件,同比增長44.3%;開展專利質押融資項目1329項、登記金額1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7.2%和62.2%。截至9月底,全省有效發明專利量14.51萬件、同比增長26.7%,有效注冊商標量195萬件、同比增長29.0%;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較2020年底增長了20%。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處處長高兆陽介紹,“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納入了國家、省“十四五”規劃及知識產權專項規劃。根據有關規定,高價值發明專利主要包括以下五種情形: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明專利、在海外有同族專利權的發明專利、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發明專利、實現較高質押融資金額的發明專利、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或中國專利獎的發明專利。這5種類型的高價值發明專利,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創造,突出創新成果轉化實施質量和效益,著眼全球專利布局,反映了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形勢需要。
目前,全省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已經達到4.94件。山東省“十四五”規劃確定,到2025年我省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預期指標10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年均增幅就要高于全國平均增幅近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山東從提增量、轉存量、優服務三個方面,加大高價值發明專利培育力度。
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調整優化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聯合省財政廳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共遴選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43項,省財政給予獎補支持。
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在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產業園區、企業、服務機構中,組織遴選專利轉化專項計劃試點項目47項。立足強供給、促需求、優服務,重點是促進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專利技術,通過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向中小微企業轉移,激活“沉睡專利”,推進專利技術產業化。
優化高價值知識產權服務。優化專利優先審查制度,推動優先審查資源向重點行業、企業和高價值專利傾斜,優先審查由7日壓減至3日;組織開展產業、區域、企業專利導航,服務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創新發展;完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在省、市、企業三個層面推進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省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東營橡膠輪胎、海爾智慧家電等區域或產業運營中心相繼獲批運行。(經濟導報記者王偉)